views
AED
香港人口老化下的家庭急救新常識
一、前言:當「黃金四分鐘」成為生命的分界線
在突如其來的心臟驟停面前,每一秒都攸關生死。根據香港心臟基金會資料顯示,在心臟驟停發生後 AED,如果能於4分鐘內施行心肺復甦術(CPR)並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(AED),患者的存活率可提升至70%以上;但若延誤至10分鐘以上,成功率卻會降至不足10%。
在香港這個人口密集、老年化快速的城市,長者家庭的急救準備顯得尤為重要。AED不僅屬於公共場所的安全設施,更應是每個有長者家庭的標準配置。
二、香港人口老化的現況
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24年的數據,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已突破155萬人,預計到2039年將增至250萬人,即每三人就有一位是長者。
隨着年齡增長,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。冠心病、心律不整、心肌梗塞等問題常導致心臟驟停(Cardiac Arrest),而心臟驟停並非只有患有心臟病的人才會發生,甚至在無預兆的情況下出現。
這意味著,AED的普及與可及性,將直接影響香港長者的生存率與家庭安全感。
三、什麼是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(AED)?
AED(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)是一種可攜式智能急救設備,用於在發生心臟驟停時,自動分析患者的心律,並在需要時釋放電擊以恢復正常心跳。
✅ AED的基本功能包括:
-
自動分析心律:檢測患者是否存在可電擊的心律(如心室纖維顫動)。
-
語音操作指示:以清晰語音引導使用者逐步操作。
-
自動或手動電擊:部分機型可自動釋放電擊,部分需按下電擊鍵。
-
安全防呆設計:不會對非心臟驟停者釋放電擊,確保安全使用。
這項設計讓任何人——即使未受專業醫療訓練——在緊急時刻也能快速應對。
四、為何長者家庭應該備有AED?
1️⃣ 心臟疾病風險高
長者心臟與血管隨年齡老化,電傳導功能變慢,心律失常風險增加。突發性心臟驟停常發生在休息、進餐、或情緒激動時。家中若備有AED,可即時介入。
2️⃣ 救護車未必及時到達
雖然香港的救護系統效率高,但根據消防處統計,救護車平均到達現場需約8至10分鐘。這段時間若未進行急救,患者的心臟與腦部缺氧會造成不可逆損傷。
3️⃣ 家庭成員能即時行動
若家中有人突發倒地,能否在黃金四分鐘內採取行動,往往決定結果。AED結合CPR,即使非醫療人員,也能大幅提高生存率。
4️⃣ 精神安心與家庭保障
AED不僅是醫療儀器,更是「安全感的象徵」。對獨居長者或照顧者而言,這是一份能讓家人更放心的保障。
五、家用AED的選購指南
在選擇家用AED時,建議留意以下五項指標:
選購重點 | 建議說明 |
---|---|
操作難易度 | 優先選擇語音提示清晰、按鍵少的機型 |
便攜性 | 重量建議低於2公斤,方便攜帶與存放 |
維護成本 | 電池與電極貼片有效期通常為2年,應定期更換 |
品牌信譽 | 優先考慮有國際認證品牌,如Philips、ZOLL、Lifepak、CU Medical |
售後服務 | 確保供應商提供本地維修與配件支援 |
💡 建議價位:一般家用AED價格介於 港幣$9,000至$20,000 之間,部分保險公司或慈善機構亦有提供資助計劃。
六、AED的正確使用步驟
使用AED的流程其實非常簡單,基本步驟如下:
-
檢查環境安全,確認周圍無水、無金屬接觸。
-
檢查患者意識與呼吸。
-
呼叫救援(999)並取來AED。
-
打開AED電源,按語音指示操作。
-
貼上電極貼片(一貼於右上胸,一貼於左下胸)。
-
讓AED自動分析心律。
-
如需電擊,確保沒有人接觸患者,然後按下電擊鍵。
-
隨即進行CPR(胸外按壓30下,人工呼吸2次),持續至救援人員到達。
📢 AED會全程語音提示,確保使用者即使緊張,也能照步驟完成。
七、香港AED普及現況
香港政府自2018年起在多個地點推行AED設置,包括:
-
港鐵車站
-
社區會堂及體育館
-
商場與學校
-
公共泳池與公園
然而,根據消防處數據,AED主要集中於公共設施,而私人住宅覆蓋率不足5%。專家建議政府可考慮:
-
推出「家庭AED資助計劃」
-
提供「AED使用培訓津貼」
-
加強社區AED地圖(如手機App整合)
八、結語:讓急救走入日常生活
AED的出現,讓普通市民也能成為「臨時急救員」。在香港這個節奏快速、人口密集的城市,若每個家庭、社區都能掌握急救知識並配備AED,將大幅提升公共安全。
生命無價。
當心臟停頓的那一刻,能否即時行動,決定的不只是生死,更是家庭的完整與希望。
讓我們從今天開始,把AED視為家中不可或缺的救命工具——
為父母、為長者,也為我們自己,
守護每一顆跳動的心。❤️

Comments
0 comment